不管世界多么诱人,匠心精神仍需沉浸。今天,匠人已不是狭隘的手工业者,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,一种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,除了拥有精湛的手艺之外的敬业、严格、追求卓越的精神!
18年来,从打工仔到董事长的蜕变过程中,曾奎创造了很多“奇迹”:成立门窗行业第一个超过100000平方米的科技园;让企业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;从技术工人到门窗协会会长的转变……
今天,再来审视这位缔造了“中国门窗神话”的人物创业历程,就会发现,这位低调务实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够一鸣惊人,不过是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回报。
2002年入行至今,他以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,以精雕细琢、孜孜不倦的职业精神,见证着门窗行业平凡之中的伟大。从心出发,真正沉淀下来做事,“匠人”曾奎对门窗不止步的热忱,源自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然而,“匠心精神”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、刻苦的努力、艰苦的付出,和苦不尽甘不来的过程。
来自湖北贫困地区的曾奎,13岁就进入社会,做过很多工作:挖煤、烧砖、酒店服务生……
后来,他南下广东,进入佛山一家门窗厂。打工生活又累又脏,即使“每天喷砂喷漆,脏到下班后能看到的只剩下嘴巴”,他依旧干劲十足,常常加班到凌晨一点。对于他来说,加班不只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,更在于能够学习更多的工艺技术。
他凡事总是努力做到最好,加上能吃苦,不到两年的时间,已经深谙门窗生产的各种技艺。
一家门窗工厂的老板聘请曾奎担任管理职位,凭借工作多年学到的管理技巧和人事关系处理方法,不到半年时间,曾奎已然成为受人敬仰的“大哥”。
2008年,全球金融危机爆发,曾奎却在危机中看到了生机,毫无犹豫地,他拿出打工多年攒下的7万元,办了一家门窗厂。
在他的精打细算和苦心经营之下,仅靠7万元的原始资本,这家小厂呈现几何般倍增,迅速地崛起,工厂第一年的销售额将近70万元。
创业最初的日子,工厂只有7个工人,作为老板的曾奎,既要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、设计,同时还要负责产品的制造、销售等工作。每天晚上员工们都休息了,他还要在工厂绞尽脑汁地研发新产品,优化产品工艺,改善产品质量。
在安柏瑞,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,之所以推陈出新,曾奎认为,并不是淘汰的产品不好,而是前几年的升级都是一步一步进行的,当升级到一定程度时,就要来一次彻底的巅峰,一次性与国际接轨。
然而,也正是曾奎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,不断革新自我,才能拥有使企业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的实力,才能拥有让中国行业首次跻身中国品牌国家队阵容的能力。
创业初阶,曾奎就确定了企业要走中高端路线的产品定位,而他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,是受卡塔尔客户的启发。
2015年,曾奎在卡特尔举办新品发布会,优质的产品获得无数客户青睐,并马上获得大规模订单。曾奎开心不已,却不料卡塔尔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几近苛求。
新订单进入生产阶段时,客户派来多名质量检查人员进驻工厂,严格监管每一道工序、仔细检查每一件产品质量。曾奎回忆道:“每一件产品,从原材料的进料开始,到每一个工序、每一个细节,都有质检人员全程跟踪。”
客户的质检人员毫不留情地挑出了许多细节问题,曾奎都一一进行改进,在这个过程中,他也发现,其实这些细节完全可以达到要求,只要在管理标准上进一步严格管理即可。
自这个客户之后,曾奎严格把控质量关,对每个细节的把控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,并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标准操作流程。
对于参与制定国家级系统门窗建筑标准的初心,曾奎说:“希望通过制定高标准以提升产品质量,甚至高于世界标准,让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更加认可中国的产品。”
匠心,不是单纯靠情怀支撑的字眼,而是用眼能看见、用手能触碰、用心能体会的。
这几年,曾奎用努力和汗水浇灌出种种荣誉之后,并没有故步自封,而是不断学习,向着内心更大的梦想——走向国际舞台而奋斗。在他的办公室里,挂着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的字帖。技术工人出生的他,始终坚信“技术才是最大的卖点”。
他曾说:“为千家万户万户带来高品质的家居生活,是一个庞大的课题,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,保持热情,凭借绵薄之力,穷尽毕生精力,带领安柏瑞人实现成为世界一流、受人尊敬的门窗品牌的企业愿景。”
推动创新驱动,逐步从低档向中高档转型是实现中国创造的核心。立足制造业本身,创新是助力,技术才是根本。然而目光转向国内传统制造业,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,技术含量低,附加值低的廉价形象。
曾奎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,因此,在企业高速发展前面,他并没有满足,而是马不停蹄地往来欧美各国考察,陆续把国外最尖端的工艺和先进设备引进回国。
2018年4月8日,凭借着对匠心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,曾奎踏上飞往欧洲的航班,赴瑞士、德国、法国、荷兰等多个国家进行为期11天的考察和交流。每到一个国家,他都会认真地学习西方国家在门窗领域的优势,与对方进行产品选材、功能、结构和外观等每一个细节的讨论和交流,哪怕一颗螺丝钉都不愿放过。
2019年1月,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早已冰天雪地,冒着零下10多度的严寒,曾奎亲率40余位广东省门窗协会会员企业负责人,再次踏上飞往欧洲的航班,进行为期12天的考察和交流。为了让现有产品细节更完美、耐用性更强、性能更优,经过充分的考察和交流,在慕尼黑展会上,曾奎与德国HOPPE好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。
随着企业越做越大,事业有成的曾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,“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,企业做大的时候是属于社会的”,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2016年,曾奎当选南海区政协特邀委员。尽管企业管理繁忙,他依旧积极地建言献策、参政议政。
为了解决众多企业面临预定不到理想的展位问题,他提出建议:“政府搭台,企业参展”,围绕重点行业、重点品牌、重点国家和地区展会来组织,让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国内外的大型展会,不断做大市场。
时至今日,已经是四家大型企业掌舵人的曾奎,依旧保持着勤劳努力的作风,基本每一天都是工作到凌晨。
他说:“我出生在穷乡僻壤的鄂西北,我从小就从父母那里明白了勤劳不是一个形容词,而是一个动词,就是不停地辛苦劳作。所以我出社会后,也是没日没夜地干活,夜里加班到12点,早晨6点就起床,一天18个小时,做了起码13年,没有一个礼拜天。有时累得连楼梯都走不动,这正是来自父母勤劳的无形影响。”
专注、认真、负责、做到极致,对自己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身份发自内心的认同,但是,从来都没有把赚钱当成首要目标。这是我们对匠心精神的定义,曾奎完美地符合了这一切要求。
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身边的世界总是那么嘈杂,但是曾奎的内心总是平静的,他知道想要获得,就得先做出点什么。
匠人,不是木讷、缓慢、少量、重复与辛苦,它的背后是专注、纯粹和对完美的追求。
曾奎让我们明白,对于「匠」的敬仰,其实是源于对生活的敬畏与馈赠,而匠心精神就包含于其中。
他的匠心精神一直引领着安柏瑞走创新之路,调整产业结构,钻研产品技术,在“一带一路”政策的辅助下,相信安柏瑞在中国制造之路会走得更坚实、更长远。